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Australia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Australia),全稱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是全球地理面積第6大的國家,也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澳大利亞所在的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一塊大陸,通常也被稱為澳洲、澳洲大陸或澳大利亞大陸。東南方是紐西蘭、北方有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印度尼西亞位於澳大利亞的西北方。「澳大利亞」一詞來自拉丁語中的「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未知的南方大陸」)。
澳大利亞全國有多種自然景觀,其中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被稱為「紅色中央」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野的牧場以及引人入勝的海濱,還有馳名遐邇的天然遺產大堡礁和烏奴奴。此外,澳大利亞亦是在每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最多國內城市名列前茅的國家之一。

雪梨歌劇院

雪梨歌劇院不僅是雪梨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雪梨的靈魂,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每天絡繹不絕前往參觀拍照,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遊,雪梨歌劇院隨時為遊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采。雪梨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雪梨歌劇院是從50年代開始構思興建,1955年起公開徵求世界各地的設計作品,至1957年共有32個國家233個作品參選,後來丹麥建築師烏榮(Jorn Utzon)的設計屏雀中選,共耗時16年、斥資1200萬澳幣完成建造,為了籌措經費,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還曾於1959年發行雪梨歌劇院彩券。當1959年開工後,更證實了這個複雜設計的不可行,須重新修改。由於爭議不斷,烏榮在1966年請辭,並從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連自己的經典之作都無法親眼目睹。之後的工作由澳洲建築師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與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雪梨歌劇院最後在西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開幕。雪梨歌劇院另一項傳奇是他的第一場演出。當然,正式的首演貴客盈門,開幕式(1973年10月)更邀請了英國女王依莉莎白二世親臨現場,但也有人認為雪梨歌劇院的第一場演出是1960年由PAUL ROBESON為工作者獻唱的那次。這位黑人歌手當時爬上了還在興建中的鷹架引吭高歌。巧的是,他的生日與丹麥建築師Jorn Utzon竟然是同一天。一切都太巧了。但關於雪梨歌劇院的種種幕後故事還不只這些。由於興建過程中的風風雨雨實在太肥皂了,有克服不了的技術難關、有拂袖而去的建築師,還有差點讓政府破產的超高工程費以及一隻在首演彩排時跑來插花的臨時演員─負子鼠(Posum),後來有人將這些寫成了一齣歌劇,名字是:世界第八奇景(Eighth Wonder)。每年在雪梨歌劇院舉行的表演大約3000場,約二百萬觀眾前往共襄盛舉,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之一。歌劇院白色屋頂是由一百多萬片瑞典陶瓦鋪成,並經過特殊處理,因此不怕海風的侵襲,屋頂下方就是雪梨歌劇院的兩大表演場所─音樂廳(Concert Hall)和歌劇院(Opera Theater)。音樂廳(左圖)是雪梨歌劇院最大的廳堂,共可容納2679名觀眾,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樂、爵士等多種表演。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於音樂廳正前方,由澳洲藝術家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Grand Organ),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均為澳洲木材,忠實呈現澳州自有的風格。歌劇院較音樂廳為小,擁有1547個座位,主要用於歌劇、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另外雪梨歌劇院還有一個小型戲劇廳(Drama Theater)和劇場(Playhouse),分別可容納544與398名觀眾,通常用於戲劇、舞蹈、或講座和會議的舉行。另一個Broadwalk Studio在重新整修後,即將於1999年重新啟用,適於音樂和實驗劇場使用。

以上資料擷取自
wikipedia維基百科-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自助旅遊網

Google Map